欢迎访问本站,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
哪里有收手机银行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小说

浅田次郎的雄心用小说描写中国近现代史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9-5-23 14:55:15 人气: 标签:中国近现代小说
导读:我虽然不时在日本上见到他的名字,但并不认识。去年秋天,他参加日本笔会作家代表团来中国访问,我临阵磨枪,找了些资料,才算对他有所了解。他的作品,以历史小说为主

  我虽然不时在日本上见到他的名字,但并不认识。去年秋天,他参加日本笔会作家代表团来中国访问,我临阵磨枪,找了些资料,才算对他有所了解。

  他的作品,以历史小说为主,有《乘地铁》(获吉川英治文学新人)、《铁职员》(获直木)、《壬生义士传》(获柴田练三郎)、《六连星》(以西太后为主人公)、《珍妃井》等百余部。资料中说,他笔下的西太后,与众不同,非但不令人厌恶,还有点可爱。他认为,不应该按照史观来评价西太后,要在当时历史的大背景中描绘这个权倾朝野的女人。

  近年来,在日本年轻人中间兴起了历史热,历史小说、历史电视剧、历史舞台剧、历史漫画,人气很旺。浅田次郎生逢其时,乘风而起,扶摇直上,声名鹊起。他原本是一家服装店的老板,姓岩户,名康次郎,1951年12月生于东京,写小说出名后,以文笔为生。

  在中日作家座谈会上,他说,我写小说,主要是受中国文学影响。从初中到高中,日本教科书中有不少中国古典文学,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都要求。尤其是高中时,一周有两三节中国古典文学课,比较起来,中国古典文学对我的影响,远远胜于欧美文学。我从小就想当小说家,所以也读过鲁迅、巴金、老舍等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那时很穷,生活也简单,读书是唯一的兴趣、消遣和享受,我们可能是受惠于文学的最后一代。

  他每天上午写作,下午读书,天天如是,几十年如一日。他说,读书如吃饭穿衣,是我生活的必需和兴趣,读与我创作有关的书,也读大量的“闲书”,没有什么目的性,随便翻一翻,有趣就读下去,无聊就放下,反正每天不读书不行。现代生活有很多,电视、漫画、时尚、五花八门,人们从中可以得到满足,读书受到激烈冲击,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疏离了图书。这是一种悲哀,更是一种错误。现在兴起了网络小说,手机小说,人人都可以写,但我觉得它不太像小说。我写小说,是出于一种,也可以说是我的一种方式,而网络、手机小说,是一种表现的手段,与传统写作,有所不同。

  他司马迁,说司马迁是天才,《史记》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虽然是史书,但也可以当历史小说来读,其叙事、状物、写人,都入木三分,甚至可以说,是历史小说的顶峰。如果叫我到孤岛生活,只准带一本书,那就是《史记》。

  他爱吃中国菜,而且会吃。在上海吃大闸蟹时,他连说味道绝佳,无与伦比。阳澄湖大闸蟹,蜚声海外,我在日本市场见过。这东西在中国就很贵,到日本更贵得令人咋舌,一般人吃不起,不知其味。看他动作娴熟,神色欣然,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就知道是行家里手。

  有一位日本作家说,日本经济不景气,文学更糟,近20年来,文学作品减少了一半,作家的收入没有增加,更穷了。他没有吭声,因为他不穷,他的历史小说,发行量很大,读者甚众,但也有牢骚。他说他的《铁职员》发行260万册,版税的三分之二都缴了税,税这样高,不利于创作。有些作家,当年的稿费版税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就不写了,再写大部分都缴了税,自己所剩无几。

  从少年时代起,他就不写笔记,如今写历史小说,需要掌握大量资料,但他还是不做笔记,只是不断读书、思考、观察,在自己的头脑中构筑一个历史舞台。《乘地铁》,是描写日本战败后的生活,对他来说,也可以说是历史小说,因为那时他还没有出生。为了描写真实,他寻亲问友,打听哪里是店铺,哪里是食摊,哪里是黑市,还画了张地图。他说自从写历史小说之后,东京的景物在我眼里就变了样,散步时,心里想,这里是过去的藩邸,这棵树见过我写的那个时代……好像坐上了幻想中的航时器,在历史、现实和未来中翱翔。

  他说历史小说,重要的不是故事,而是人,人物性格。如果没有很深的人生阅历,不了解各种各样的人,根本写不出来。

  我问他,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重要的是生活体验,还是丰富的想象力?他想了想说,可能还是想象力。生活体验人人都有,但却未必人人成为作家。想象力是一种才能,是小说家必备的素质。

  他说,人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就是要确定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坐标。极言之,昨天,就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昨天的继续。古代距我们遥远,近代距我们较近。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明清时代,远比三国时代刘萌萌的老公与我们现实生活的关系更密切,更重要。日本学校没有详细教授近现代史,人们大都不知道日中间存在的问题,如果了解中国的清代历史,就能理解今天的日中关系。中国历史,典籍浩繁,丰富多彩,对于日本小说家来说,有巨大吸引力。身为小说家,我有一种感,要用小说描写日本和中国近150年的历史。我把中国近现代史作为我写作的新坐标,继续写下去。

   文章来源于弘易国际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