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
哪里有收手机银行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小说

周六新书沙龙丨一册藏书就是一道风景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1-3 18:47:29 人气: 标签:张爱玲小说节选
导读:1944 年,25 岁的文学青年张爱玲在上海出版了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书名叫作《传奇》,当时的张爱玲,自言此书不过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遍人,在普遍人里寻找传奇”。

  1944 年,25 岁的文学青年张爱玲在上海出版了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书名叫作《传奇》,当时的张爱玲,自言此书不过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遍人,在普遍人里寻找传奇”。而70 年后的今天,“张爱玲”这三个字,本身已经是传奇,更不要说她传奇的前半生,以及她留下的一本本“传奇”。

  近几年来,四处搜罗张爱玲散佚文字的热潮随着《小团圆》及以英文写就的《易经》和《雷峰塔》的问世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作为“张迷”,只能期待渐次出版的各种来往信件聊以。

  不过我还是更喜欢隔段时间去她从前的文字中寻找些昨日的阅读记忆和回不来的青春时光,尽管在我看来,其实青春年少的我们,多少是读不大懂她的。而台北皇冠出版社的《传奇》70 周年纪念版,限量1500 册,书封用了张爱玲手绘图和手写字设计,算是把我再次拉回了那些文字的传奇中。

  说起来,我对张爱玲的认识,也是从《传奇》开始的,而这最初的10 篇小说,也几乎是她创作的巅峰。后来的小说也好,散文也罢,无论长短,均无法超越《金锁记》和《倾城之恋》等带给我的震撼。张爱玲自己说:“出名要趁早。”诚不我欺也。

  80 年代中期,上海书店曾影印出版过一套叫作“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丛书,堪称现代文学影印出版最为壮观的一次。90 年代中期,身处内地山区小城的我,才有缘在新华书店的犄角旮旯里零星买到几本,有周作人《谈龙集》、徐訏《鬼恋》、叶灵凤《灵凤小说集》等几种,《传奇》也在其中。当时还比较孤陋的我,完全没听过张爱玲的名字,单纯因为“传奇”二字,抱着搜奇的心态,打开了这本集子。不过由于当时年龄较小,对小说内容和风格都不甚感冒,只记得她的比喻用得跟旁人很不一样。尽管那时候更喜欢钱锺书《围城》里的幽默、俏皮和睿智,却也折服于张氏比喻的细腻与入味。前者好似信手拈来,却字字珠玑;后者则如惊鸿一瞥,但实属天外飞仙。像蚊子血、朱砂痣、饭粒子、明月光这等,细细品来,别是一番滋味。

  张爱玲有言: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与书的相遇其实也不例外,所以我初读张爱玲,应该不在最佳时刻,多少算有些早,《传奇》也就此束之高阁。

  两年之后,小书摊上一本多为《十八春》的小说吸引了我的注意,一见如故。曼桢与世钧的身世沉浮和情感纠葛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张氏文字的苍凉和世故,在错愕怅惘和扼腕叹息之后,转去书架上取了《传奇》出来,当作初读一样地重读,才就此彻底折服。去读书后,哥哥曾送过一本改了《十八春》后半部分(主要是结尾)的《半生缘》给我,我在扉页上写下一句:半生坎坷缘未尽,再无十八春。

  大学时代是正式读买张爱玲作品的开始。当时最容易买到的就是花城出版社出的作品集,全套平装11 种,曾长期放在我床头的小书架上,是完美的睡前读物。毕业后赶上过出版社引进《张爱玲典藏全集》,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全集不全,也便没有洗版,引为平生憾事。

  之后又因为《同学少年都不贱》《沉香》《郁金香》等新出土作品的问世,经历过为一篇文字买一整本书的疯狂,也实属无奈之举。也曾在网上下载过《秧歌》与《赤地之恋》的,并打印出来制作成小,但心里到底还是挖了大大的一个坑,种了长长的一棵草。

  不知道从哪年开始,每年生日我都会送自己一套书,而且往往是大部头,而满30 岁那年就帮自己拔了张爱玲这颗草。

  我从台北网购了垂涎多年的皇冠限量版《张爱玲典藏全集》,用1000RMB 的代价,把这套当之无愧的全集搬回了家(在《小团圆》等出版之前绝对是定版的全集)。精装、函套、典雅、精致,我对书籍的期待,大抵如此了。只可惜典藏全集的出版在《小团圆》《易经》和《雷峰塔》之前,而皇冠再出后来这三本也都是平装待遇了。

  之前也总有人问我,到底喜欢张爱玲什么。当然,问我的多半不喜欢张爱玲,或者不熟悉她,像同样也喜欢她的人,如我的妻子,对张氏文字是比我还要推崇的。近几年出版的《易经》《雷峰塔》这几本,我从台北买来她都是先睹为快的,我都排在后面。

  说起来我最喜欢张氏文字的地方,常常都是一些意象,很特别、很奇妙,也很熨帖。比如张爱玲笔下的冬天,会让你在夏日里也能体会到那种哈一口气就能看见雾起的寒意;张爱玲笔下的冷,常常不是冷漠或者冷淡,而是冷静,恰如其分的冷静。

  当然,最喜欢的还是她写的各种月亮,永远与众不同。或者是晕而不黄,如《金锁记》里的一般:“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球,陈旧而迷糊。”或者是黄而不亮,如《沉香屑·第一炉香》那样:“黄黄的,像玉色缎子上,刺绣时弹落了一点香灰,烧糊了一小片。”又或者是淡淡的白,像《倾城之恋》里的纤月:“仅仅是一钩白色,像玻璃窗上的霜花。”

  总之,张氏笔下的月亮,已经成了她本人的一个标签,也已深入到我的生活,深入骨髓。就好像我常常在入夜时牵着妻子的手在小区里散步,偶尔会跟她说,今晚月色不错,而她会回我:“是啊,好张爱玲哦。”

  “书虫”“书人书事”……从笔名和公号中都出现一个“书”字,足见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喜欢书的人不少,但像他这样书的似还不多。本书是他钟情于书,包括买书藏书读书的真录,展现了一个真正爱书人的心历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陈子善

  小斌兄的书话,不仅有趣味与知识,还写出了爱书人与现实碰撞的种种无奈,平易、真挚,读来格外亲切,读后则更为珍惜与书为伴的生活。——作家 朱岳

  赵小斌,金融从业者,资深爱书人。1980年生于秦岭南麓,长居京城。三十余年读书,家藏图书万余册,开设个人原创公号“书人书事”,两年书话文章写作一百余篇,虽非大雅之作,但大都关乎阅读记忆与真情实感,分享之余,足慰平生。

  本书为爱书人书虫先生近两年的书话文章结集,通过记录读书、买书、散书的故事,描绘作者记忆中那些书和人的美丽画面。

  全书共收录作品四十篇,分为“人书俱老”“书窗漫笔”“西书风景”“书卷多情”四辑,既梳理了一个狂热爱书人三十多年的私人阅读史,回忆了一个家庭在平凡岁月中的书事日常,也追溯了众多中外经典作品的版本流变,以及作者在阅读中与他们产生的种种情愫,更介绍和普及了不少与书店、书市相关的趣事和掌故,是一本的书人书事。

  推荐: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