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
哪里有收手机银行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小说

专家谈作家访拉美:多百年就不会孤独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5-6-10 20:12:29 人气: 标签: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
导读:(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上周,李克强总理出访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4国,铁凝、莫言、麦家、蒋等中国作家随行,引人瞩目。总理出访拉美,为什么带多位作家随行?为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上周,李克强总理出访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4国,铁凝、莫言、麦家、蒋等中国作家随行,引人瞩目。

  总理出访拉美,为什么带多位作家随行?为什么选了这几位作家?中国作家与拉美文学有怎样的渊源?记者日前电话电邮采访了我国著名拉美文学专家、翻译家、大学西语系教授赵德明。

  赵德明早年留学拉美,是我国最早把略萨作品译成中文的文学研究者。略萨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智利作家波拉尼奥的代表作《2666》则是赵德明近年最有影响的译作,该书一度被称为“超越《百年孤独》的惊世之作”。

  从左到右为莫言、铁凝、麦家、蒋(资料图片)

  文化影响比经济深远

  “因为文化交流的需要,总理这次带作家出访拉美并不意外。查查外交史就明白了,这是水到渠成的事。”赵德明说,拉美作家,尤其是中青年作家,对中国当代文化很不了解,要全面与拉美发展关系,文化交流不可或缺。

  他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小范围的文化交流一直都有,比如中国在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都派遣过歌舞团、杂技团、京剧团出访拉美,也有作家和诗人参加过文学交流活动。“但是,由总理出面,显然有更上一层楼的意思。”

  赵德明说,如今中国的经济实力,拉美已经有些了解,但是对中国的文化印象还相当模糊。中国企业去拉美没有文化交流的意识,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很会赚钱”。这对长远的发展非常不利。

  国家间的交流,可以是军事上的对抗,也可以是经济上的合作,最好的方式却是文化上的对话,通过交流让彼此获得智慧的提升和文明的融合。一国强盛,军事优势也许可以保持十年数十年,经济上一个霸主可以维持上百年,唯有文化上的影响可以延续千年。

  在拉美,知道鲁迅的作家很少

  出访中蒋发现,不少拉美作家对中国文学的了解还停留在鲁迅那个时代。赵德明分析,一个原因是拉美作家师承的传统文化是印第安文化和古希腊、罗马和西班牙文化;19世纪后,以法国文化为榜样;20世纪他们的是欧美和文学,因为他们在语言、教、饮食文化上有血缘关系。“他们对中国文化不了解,知之甚少,情有可原。”

  欧美文学在近两百年中出了大批优秀作家,一波又一波的潮流在影响拉美文坛,比如欧洲20世纪初超现实主义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美国作家福克纳对加西亚·马尔克斯有直接影响。

  “而中国呢,20世纪中长期处在战乱、、物质匮乏和焦虑的状态下,这种状态很难吸引外人的持久目光,包括文学。”

  赵德明说,其实在拉美,知道鲁迅的作家都很少,更熟悉一点的要数林语堂,因为林语堂在拉美生活过,出过作品。“现在中国有些作家开始登陆南美,书卖得不错,但是还停留在个案阶段,还不够普遍和广泛。”他认为,中国文学与拉美文学的基因不一样,双方差异明显,中国文学要想走进拉美,第一还是要多接触。

  “这次作家随总理出访,是个好的开端。”

  让蒋参与很有战略眼光

  去拉美作文化交流,为何首选莫言、麦家、铁凝等作家?赵德明的回答简短而干脆:“莫言是诺贝尔文学的获得者,喜欢拉美文学;麦家的作品去年在古巴、阿根廷卖得不错;铁凝是中国作协。”

  他解释,拉美与中国确实有一段文学缘,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马尔克斯等作家作品为代表的拉美文学被译介到中国国内。当时中国那一批“50后”作家几乎没人不受到拉美文学影响,在长篇小说创作中更是如此。也是因为那个时候,整个中国在文化上,文学观念发生转变,拉美文学作品被大量译介过来,文字新奇、表现形式奇特,让不少中国作家觉得,“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80后作家蒋,为何也在随行之列?“据我所知,她翻译过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部小说。再说了,请80后作家参与和拉美文学的对话,也是给年轻人带个好头,是很有战略眼光的行为。”

  赵德明回忆,他翻译完《2666》后不久,应邀去上海看一个年轻人办的“《2666》图书馆”。他发现那是四十多个年轻人的场所,不光拉美,巴黎的、伦敦的、纽约的文艺新潮,那里都见得到。附近的上海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相当于中国在国外的孔子学院,也吸引了大批热爱西语文化的中国年轻人。

  “年轻人代表着未来,让他们早早互相接触,能给文化发展注入无尽的活力,起到人们意想不到的效果。”赵德明说。

  【】

  拉美文学曾让中国作家大开眼界

  记者万建辉

  近代拉美与近代中国的境况不同

  读+:拉美曾是殖民地,这对拉美文学有怎样的影响?

  赵德明:拉美主要国家使用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英语和法语,人们普遍和教。教育和法律模式,城市建筑风格,饮食和服装都是欧洲式的。去哈瓦那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看看,到处都是模仿欧洲和美国的痕迹。这些也都反映在拉美文学中。

  读+:拉美这段历史,与1840年后的中国境况,有没有相似性?

  赵德明:18世纪末19世纪初,从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到海地,拉丁美洲纷纷掀起要求的战争。随后的100多年里,整个拉美文学深受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并且发展出社会浪漫主义和伤感浪漫主义。阿根廷作家马莫尔的长篇小说《阿玛利亚》,描写青年与者的斗争,基调就是民族和个性解放。

  中国近代有反侵略战争,但没有彻底沦亡。清末、初年的很多事都是民族内部斗争。

  内外有别,这些在文学中有所反映。

  读+:“拉美文学爆炸”为什么出现在二战后?

  赵德明:“爆炸”是一种出版现象,标志是略萨的长篇小说《城市与狗》问世,轰动了西班牙和拉美图书市场。这样的作品还有阿根廷作家科塔萨尔的《跳房子》,墨西哥作家富恩特斯的《阿尔特米奥之死》,以及稍后的《百年孤独》。

  这些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让读者耳目一新,尤其是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后在欧洲和美国市场产生了轰动效应。这个现象继续了十几年之久。到1982年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更是给拉美文学锦上添花。

  这个现象出现的一个原因,是1959年古巴的胜利强烈地刺激了拉美作家的反、反、要求解放的意识。上述作家那时的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都渴望在文坛崭露头角,另辟蹊径,冲破传统的羁绊,用新的艺术形式写出新故事来。

  拉美文学爆炸波及中国作家

  读+:这次爆炸,是不是对中国作家造成了影响?

  赵德明: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尤其是初期,出现了伤痕文学、寻根文学、知青文学、先锋诗歌等类型文学,年轻作家创作热情很高。

  文学翻译界也非常活跃,大量欧美、前苏联、日本、西语国家作家的作品翻译成了中文。阅读中外文学书籍,蔚然成风,一本书印刷十万册不是新鲜事。其中拉美文学的翻译作品,例如,《城市与狗》、《百年孤独》、《跳房子》、《阿莱夫》、《曲径分叉的花园》等等小说,令中国作家大开眼界,包括莫言在内的一批中国作家感慨“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

  读+:中国哪些作家的作品,能看得出拉美文学的影子?

  赵德明:《红高粱》和《白鹿原》里有着明显的魔幻元素,但不一定与魔幻现实主义有关系。因为作家的创作思维活动非常复杂,不好随便下结论。智利作家多诺索写了一篇关于的小说,不能说就是受中国文学影响。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是要一一考证出影响和被影响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

  读+:为什么在许多中国普者眼里,谈到拉美文学,似乎只知道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赵德明:在我收到的读者来信里,大部分人都说拉美文学“看不懂”。这很正常。两种文化背景差异那么大,要想理解对方需要耐心和时间。如此热闹的消费时代,的时间还不够呢,哪有时间去钻文学和历史的迷宫啊。中国的文学、历史教科书里,提拉美文学,似乎也重点以《百年孤独》作例子。普者,出于好奇心,翻翻《百年孤独》,也就算很好的了。

  中国与拉美

  文学交流可做的事很多

  读+:这些年,拉美文学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赵德明:2007年国际西班牙语大会在哥伦比亚召开,会议期间,组委会请各位代表投票选出自1982年至2007年“你认为的优秀小说一百部”。选举结果表明,不仅文学“爆炸”那一代作家、作品榜上有名,比他们小十岁、二十岁的作家、作品,也已经在文坛上担任主要角色。

  近三十年来拉美文学发展的势头强劲。今天拉美文学呈现多极、多元状态,已经不能用一个文学流派来概括了。拉美文学语言明了、快节奏,阅读起来几乎没有文化障碍、观念障碍、意识形态的障碍,思想深刻,但语言不晦涩。这与文学的大众化有关系,如今在拉美一些国家,文学网站、文学工作室十分普遍。

  读+:魔幻现实主义还在引领文流吗?

  赵德明:魔幻现实主义的来源是“神奇现实主义”,是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古巴作家卡彭铁尔参加20世纪20年代巴黎的超现实主义运动的结果,但是他们回到拉美后做出了翻新的贡献,结合了拉美的实际生活。

  到20世纪60年代,在拉美文坛上占据地位是四大流派:社会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和心理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有阿根廷著名作家萨瓦托、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秘鲁作家略萨、乌拉圭作家奥內蒂,旗鼓相当的作家还有墨西哥作家富恩特斯、智利作家多诺索。魔幻现实主义还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法。

  读+:今天拉美文学有哪些重要的作家?

  赵德明:有很多,比如智利作家波拉尼奥,阿根廷作家比格利亚,墨西哥作家德尔帕索和波尔蒂、尼加拉瓜作家贝丽、秘鲁作家卡维西奥罗。

  读+:拉美80后、90后作家有些什么新特点?

  赵德明:委内瑞拉文学网站曾组织过一次80后文学爱好者短篇小说比赛,我翻译成了中文,内容写恋爱、过节日、踢足球等娱乐故事为多。青年人处在全球消费时代,最时髦的话题就是,合情合理。另外,互联网对传统文学和严肃阅读的影响也很明显。

  读+:未来拉美文学与中国文学的交流,有哪些事可以做?

  赵德明:很多事情可做。中国作家过去拉美看看,拉美的作家过来中国看看。多。互相学习嘛。互相翻译出版对方的作品,等等。

  【手记】

  要思考我们从拉美文化中学到什么

  75岁的赵德明教授听说要谈拉美文学,十分热心。电话中,他语速连贯,思清晰,简单交谈后就判断出记者是70后。他说,你提的问题能反映出你出生和读书的年代。

  电话交谈和电邮回复,给记者深刻印象的,是赵德明强调拉美文化的源头是古希腊古罗马,拉美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有着不同的基因,双方的交流仅仅是开始接触,达到相互了解和理解,还有很长的要走。

  他说格瓦拉、卡斯特罗的时代给中国人一个错觉,认为拉美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非“第三世界”国家处境相似。

  他在拉美待过多年,1964年初就在智利学习西班牙语和拉美文学。事实是,日常的拉美人沉浸在自己的教和传统习俗中,左倾的阶级意识和反欧美情绪,远没有与欧美同源的文化传统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大。军、动荡等等,这些元素在拉美社会生活中已萎缩到很小的范围。

  在拉美,他看到的是,早上钟响过,一个普通的拉美家庭会穿着整洁,去参加教活动;一个小村子的广场上,人们会拉着乐器,歌唱;一个乡村会有诗歌节,那里的人们,都会参加诗歌朗诵和歌咏赛,这个传统延续了不止百年。

  人文素养、公识、科学意识、环保意识、对体育的热爱、感情的直接流露和狂欢的传统,这些都是经过一代人又一代人培养起来的,是和中国很不一样的传统。

  在赵德明看来,拉美的社会发展阶段与中国是错开的。18世纪末,接受法国大思想的拉美人已让海地实现了,此后19世纪上半叶的拉美主要国家都实现了民族。他们所接受的思想直到19世纪后半期才陆续到中国来。

  赵德明说,现在中国作家去拉美了,除了考虑让拉美了解中国文学,也要思考我们还可以从拉美文学学到什么。“无论如何,中国作家主动走出去,这是个好的开始。”

  责编:龚晓菲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