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
哪里有收手机银行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小说

优秀品质与文化认同2015年5月13日星期三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5-5-13 14:36:23 人气: 标签:优秀小说
导读: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发表在1980年的《朔方》第9期上,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争鸣。当时的评论界毁誉参半,著名作家丁玲、评论家阎纲等都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正面

  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发表在1980年的《朔方》第9期上,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争鸣。当时的评论界毁誉参半,著名作家丁玲、评论家阎纲等都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正面的评价认为《灵与肉》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赞歌”,体现出“最美最的灵魂”,反映了“劳动者的爱国深情”等。的评价认为主人公许灵均是“一个浑浑噩噩的人”“一个畸形的灵魂”。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人们对《灵与肉》的阐释也在不断产生新的见解,我想,这正是优秀文学作品的特质。35年之后,我们再次捧读《灵与肉》,我们试着去淡忘历史,撕掉“伤痕文学”的标签,结合着我们当下的社会语境,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消费与的时代里,重读《灵与肉》会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今天重读《灵与肉》,我认为这篇小说提供给我们当下社会普遍匮乏的优秀品质。其一便是知识者的进取意志。主人公许灵均是在红旗下长大的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知识,本应该有着美好的前途,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可因为出身不好,而错划为“”,流放农场,受到难以形容的。但许灵均没有在的劳动中自甘与沉沦,没有被摧毁,而是像西北高原上常见的沙枣树那样生长着,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虽历经坎坷,但没有信心,失掉,正是这种的进取意志,才使得“他对命运的委屈也随着消失,而代之以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

  其二是许灵均表现出来的爱国爱土地的情怀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小说的题目叫做“灵与肉”,实际上,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灵与肉分离的故事,许灵均与他的父亲“形体上相似”,但却严重存在着“上的隔膜”。父亲的学位、气派、穿着、习惯以及屋里的陈设,生活起居等等,这一切都让他感到不安和格格不入,并在上产生莫名的压抑。许灵均与他父亲之间思想和上的距离实在太大了,隔膜实在太深了。相反,由于许灵均在这片西部的土地上长期的生活和劳作,对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对大自然的美充满着真挚的热爱,对身边共同生活的劳动者和孩子们有着强烈的依恋,对心灵相通、同舟共济的妻子、女儿更是疼爱有加。总而言之,许灵均对祖国、对人民、对劳动、对生活充满着深挚的情感,这是“他生命的根”。正因如此,他地了跟随父亲出国而选择留在他深爱的祖国和养育他的土地上,真正实现了“灵与肉”的分离。对比当前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民族气节,不要人格,携款外逃的那些民族,许灵均所表现出来的爱国值得我们。

  今天看来,《灵与肉》在深层次里还涉及文化冲突与文化认同的问题。小说在形式上是“认亲”,而实质上父子之间的文化冲突才是核心。在文化冲突下,人类往往本能地选择自己所熟悉的文化氛围来生活和依托,许灵均的选择代表着大多数国人的文化选择。尽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的“”诚然也靠近繁华的东西,但是自己的“灵魂”却自己必须要地作出文化选择,最终实现文化的认同。在当前文化冲突的境遇下,如何作出的文化选择?《灵与肉》或许会给予我们一些有益的。(记者张涛整理)

  作者简介

  许峰,文学硕士,现为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当代文学与文化的研究。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