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
哪里有收手机银行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进口数码

聊摄影 讲述中国相机制造业的喜与悲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0-29 21:23:06 人气: 标签:德国数码相机明牌
导读:在多个网站看到摄友们常常火红火热地谈论某某DV机和DC机是采用德国名牌镜头,称为是DV中的极品,我真不敢相信,这连老一辈的摄影家也被这个只是的卖点了,有一台一万

  在多个网站看到摄友们常常火红火热地谈论某某DV机和DC机是采用德国名牌镜头,称为是DV中的极品,我真不敢相信,这连老一辈的摄影家也被这个只是的卖点了,有一台一万八的准专业摄像机是打着德国名牌镜头的旗号做卖点的,请问:若真的是德国那个名牌镜头,这台机器到底是否这个价,我相信,这个镜头的价值已经超过了一万八了,知情人士早已经透露,这是德国公司授权生产的镜头。

  我曾和SONY公司一些负责人共餐,餐中,我们也谈论过所谓的德国镜头问题,我说到佳能在这方面做的好,较诚实,佳能只有宣传自己的镜头如何好,也不用德国名牌镜头做卖点,因为佳能镜头在国际上历来都是争取第一。在九十年代初期,《中国摄影报》曾刊登过德国的一份镜头检测报告,结果是:取得最高分数的是日本一个不太有名气的镜头和适马、佳能等镜头,虽然德国几个品牌的镜头同样得到高分,但也不能成为第一名。由此可见,在当今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以日本的技术,生产镜头他能次于德国吗?

  几十年前的中国,虽然可以称是一个贫穷而又落后的一个国家,但也是世界上生产机的三大国家之一,国产的机多是仿制品,从机身到镜头都是仿制的,这一点却令德国人得五体投地,这里很多的功劳应该属于当年的“同志”哦,不是她,那有中国的“东风”呀,不是她,那有中国机制造业的大笑话啊,这方面在谈论到快门时再说吧。当年的国产相机故障率算得上是比较高的,这除了是制造工艺上的原因外,主要还是用料不过关,但在镜头的制作中,中国曾经是领先于日本,毕竟日本是起步比起德国要慢但进步快,在七十年代后期出现变焦镜头时,中国就很难赶得上日本了。中国以生产120胶卷相机为主,生产量最大的是“海鸥”4型系列双镜头反光式机,这种相机在质量上比起其他国产相机还是较好的,“海鸥”4型机的摄影镜头采用三片三组设计,成像指标整体达到当时国家二级标准,中心成像达到一级标准,镜头焦距75毫米,最大孔径F3.5。该镜头由于在F5.6以上的拍摄,画面边缘已有缺陷,因此,后期生产了“海鸥”4-A型,该型号是把摄影镜头从三片设计改变为四片三组设计,这样就大大改善了边缘的成像质量。七十年代后期,国内有好几家厂家参照“海鸥”4B的图版制造其它品牌的“4B”型号相机,而广州机厂生产多年的“珠江”4型双镜头机的外形是效仿德国的录莱(海鸥4型是仿制日本YASHICA)。[国产镜头虽然属于当时成像一流的镜头,但在制造工艺上和镀膜方面还未过关,这方面已经大打折扣,在国外,有不少好奇的摄影师喜欢使用“海鸥”4型机,而在英国,“海鸥”4B机竟成为他们摄影学校的教学用具。摄影大师陈复礼先生看见一名手拿“海鸥”203折合式机的小子说:你这架相机的成像要比我这徕卡好多了。“海鸥”203是120片幅相机,而徕卡是135相机,如果要放大到12英寸以上看效果,陈复礼先生所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海鸥”DF单镜头反光机简称“海鸥单反”(D单,F反),七十年代前期,拥有这台价值人民币470元的单反机的人实在不多,就算是大,只有三几台左右,还要记者采访那些外国大人物时才可以使用的,记者一般的采访多是使用“海鸥”4A120片幅相机(海鸥4A有自动停片功能),或者使用天津生产的“东方”牌135片幅相机,说到“海鸥”DF相机,这里头却有很多的经典事,但让国人最值得骄傲的是:就是那个焦距为58毫米的标准镜头,中国镜头在国际上打响招牌就是从这个“海鸥”镜头开始的。“海鸥”DF相机是取代当时的“上海”58-II型相机的,也是仿制于美能达的产品,镜头是MD卡口设计,由于镜头成像表现出众,不少外国摄影师买了此机取出镜头装在其它的机身上就扔掉“海鸥”机身。年轻的摄影师们,我说得这么多都是称赞国产镜头,其实,“海鸥”镜头早在七十年代期间已经是国际名牌了,现在,日本的名牌镜头在全球已经占了上峰,现代摄影已经是数码化了,在摄像方面,一般的镜头足以应付得了电视机的最高线数,决定画质,我看CCD的大小尺寸是主要关键哦。[七十年代时期,日本有三大名牌相机,就是尼康、佳能和宾得,后期增加到五大名牌,就是多了美能达和奥林巴斯,但首先打入中国市场的就是理光和美能达,没想到理光初上阵其CR-5和CR-10单反机却败在“海鸥”DF-1面前,经过检测,理光镜头在成像质量方面别说在“海鸥”DF之下,甚至还达不到江西产的“海鸥”205平视取景相机。九十年代中期,我由于常常接触那些名人,还要在某些大公司搞什么图片,还有婚纱照等等,我放弃了“海鸥”转用尼康,由于种种原因,我最后决定使用“宾得”Z-1P,这是宾得135相机的最后机型,很多摄友都有这样的说法,尼康镜头偏硬而佳能镜头却偏软,我说,宾得镜头既不硬又不软,而且色彩还原倾向于德国镜头,所以德国人也喜欢用宾得。由于宾得打入中国市场较晚,所以,在九十年代时期,很多人还是不知道宾得的威猛程度,我喜欢昔日的宾得。]

  作为一个机生产大国――中国,所有产品几乎被称之为当地的土炮,除了镜头成像有着出色的表现之外,做工却显得粗糙,中国已下决心向日本人学习,九十年代,纷纷设厂组装日本相机,有尼康FM-2和FM-10,其它品牌的傻瓜相机就更多了,上海机总厂引进了日本将要淘汰的生产线,该型号后期命名为“海鸥”DF-300。好景不长,我们吃着这盘人家吃过的寿司,还没有吃出个味来,餐桌被翻了,还是绿色的芥末比我们黄 色的芥末辣多了。日本的名牌数码机铺天盖地直卷入中国市场,从传统急转到数码,很多工厂没法立即赶上潮流,别说中国的机制造厂家面临倒闭,而日本的几个名牌厂家也难逃厄运。宾得要和三星合作,共同研制数码相机,美能达被SONY收购。中国人过盛地追赶潮流,国产传统相机早已经没出了。我为中国的机制造业的衰落感到悲哀,中国为什么没有第二个“”呀。[国产相机基本都是仿制品,好几个型号都是仿制的。有人得到一份日本人送来的礼物,就是一架上发条的理光135机,后来这架相机到了的手中,很好奇,既不用电源又可以连拍十二张照片,上满发条就是了,说:我们都要生产这样的机,她机厂仿制这架理光机,这架发条相机成功制造出来了,它被命名为“长城”SZ-1。“长城”SZ-1的镜头是四片三组设计,对焦时仅移动第一片透镜,这是“理光”镜头的特色,这样的设计,画面边缘成像质量难有,如果是定焦镜头,对焦时最好是全部镜片一起移动。“长城”SZ-1的制成,这说明了外国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中国人民也能做得到。余热未尽,“长城”的问题出现了,很多人买了此机未到一年,“长城”纷纷出现断发条的故障,七十年代中期,位于广州市中山五大马站口旁边的一家小型机修理店几乎每月都接修一架以上断发条的“长城”牌机,当时一名姓朱的师傅对我说:“长城”相机没有其它问题,就是断发条,多是使用一年左右断的,原因就是发条的质量不过关,我们在维修时只有缩短发条,从上满发条拍12张改为拍6张,再修就是拍二张左右了,要向厂家买发条很困难,这不如上照总厂。我本人也经常向上照总厂买零件,真是有求必应的。“长城”的质量让很多摄影爱好者害怕了,这本来是提供摄影记者使用的一大 法 宝,最后竟无人敢问津,当然不爱使用“长城”。]

  国产相机另一个关键部件可以说是和快门,高档的相机其的误差比较少,而中档以下的相机其大少误差就比较明显,那时候的多是六角型,有人说圆形的是高档的说法。[很多摄影爱好者喜欢六角形的,他们认为极小景深的画像其背景的光斑呈现的六角形图案觉得美观,这是各人所好,我要求误差少甚至是没有误差的。]八十年代后期,一些“玩具相机”从境外流入中国市场,其中有些相机是组合快门,快门同一个组件,是呈月形的。

  提起机的快门,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昔日落后的中国能效仿做出高档相机,关于快门的速度问题,我曾经和修理店的师傅多次作出讨论,甚至和广州器材厂维修部的何启浩(已故)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用土办法检测快门的速度是靠拍摄电视的扫描线决定快门的准确性,也用电唱盘的转速来鉴定快门的慢挡速度是否准确。国产机的快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普遍使用的镜间金属快门,一种就是布质的帘幕快门(那时候国内没有生产钢帘快门,可能在后期重庆的珠江有用),帘幕快门都是可换镜头的相机才使用的,以上两种快门都有它们的优点和不足。镜间快门是由数片金属片组成,位于镜头后组镜片之前,在半快门时可以看到像扭曲的五角星一样,镜间快门的优点是均匀,每挡速度也能够与闪光灯同步,缺点是最快的速度只是达到1/500秒。而布质帘幕快门的优点是时间精度较高,横走式的帘幕快门最高速度可以达到1/1000秒(后期的电子布帘快门可以达到1/4000秒),缺点是,横走式的布帘快门的闪光同步最高只能达到1/60秒,而它的速度超过1/60秒不是正式的速度,它是前帘与后帘的缝隙以一段一段变窄,在感光材料前面进行分段的,即使是1/4000的快门速度,要完成整幅底片的也要花费1/60秒的时间,所以,用这种快门的相机拍摄高速行走的物体会出现变形现象。

  另一种帘幕快门就是大家比较熟识的钢帘快门,钢帘快门是纵走式的帘幕快门,由于是上下运行的,所以钢帘快门可以轻而易举地提高了的速度,当年的机械钢帘快门最高速度就是1/2000到1/4000秒,而闪光同步是1/125秒,后来提升至1/250秒(1/250都是电子运行的快门)。现在的电子钢帘快门的最高速度已经达到1/8000秒以上。钢帘快门的高速也是在感光材料之前实行分段,用1/250秒以上的速度拍摄,要完成需要花费1/250秒的时间,所以,它的闪光同步最高是1/250秒(有的是1/125秒的闪光同步)。[中国仿制相机最成功的应该是“红旗”牌了,这是唯一喜欢使用的高档相机,她用“红旗”相机拍得一幅题为“全神贯注”的作品,另一幅是露出光头的看着毛著作的照片,当然,用“红旗”相机拍得很多照片。“红旗”是仿制“徕卡”的平视取景式相机,可以更换镜头,据说,在七十年代初“红旗”还得到德国人的协助共同设计生产的,可惜产量极少。有一次大发雌威,她拿着一台制造的“哈苏”120单镜反光机说,我们都要有我们中国的“哈苏”,她要上海机厂仿造“哈苏”。“哈苏”120单反机是镜间快门,最高快门速度是1/500秒,这是镜间快门的最高速度,当时的“海鸥”4型相机是1/300秒。上照厂的工程师领命后立即绘图仿制“哈苏”,由于要以“东风压倒西风”的气势去和较量,把这个仿制品命名为“东风”。当时还说,我们中国人有志气,有能力,我们还要赶超,我们还要把“东风”的最高快门速度从1/500秒提升到1/1000秒!“完成领导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口号虽然喊得很响,但每个工程师的额上都露出了豆大的汗珠,有什么能力把一个已经是极限的速度再提升呢,弄不好会惹上“欺君之罪”哦。费了一大番功夫和时间,“东风”面世了,而线秒快门速度的“东风”却在晚一点悄悄露面,但总产量只是十余架,那几架快门能够达到1/1000秒的“东风”相机在使用不久却纷纷断弹簧,这件事只有留到后人作笑话。]

  ,国人崇洋,那时候中国百姓的经济收入仅仅是有所提高,追彩电,买冰箱不在讲,不少人还追求机,尤其是那些新奇相机,一些无良港商趁此乘虚而入,的全不动的玩具相机被称为全自动高级相机了中国老百姓,从此闹出“富兰卡事件”。理光相机算是较早打入中国市场,最后由于被国内某个部门检测得出的结果是理光的几个著名型号相机的标配镜头的解像度远不如国产“海鸥DF”相机的标准镜头因此被国人冷落。在国内最站得稳的当然是日本的美能达X700和XD7等型号了。在八十年代开始,人们只认识“美能达”,后来就有“尼康”“佳能”。

  中国相机制造业的发展蓬勃兴旺,为了满足草根阶层的需要,在洋货着市场的时候国产单反相机不但不减产,而且增大生产范围在多个省市继续参照“海鸥”的版图制造“熊猫”和“孔雀”,兵器工业部制造“珠江”单反,还有“牡丹”等型号的120双反机,值得可喜的是,无论在那里制造的国产相机,其镜头的解像度也是相当优秀的。

  我在以上简单地谈论了我国几十年前的机制造业的发展史,希望大家从中更了解到中国早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的机制造业是有生机的,可惜的是,因为种种的原因这项技术却在七十年代时期难有进展,在时期,尽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机,但已经是为时已晚了。第一台单反135相机出自宾得,美能达随后而来,中国很快效仿了美能达单反相机,生产出“海鸥”DF,如今,中国能否效仿日本的尼康单反数码相机,制造出国产的单反数码相机呢?我只能拭目期待。

  DV摄像机、DC机的主产国家是日本,日本技术发展极快,他们凭着自己的技术,竟能大量降低生产成本制造摄像机以高价卖给中国人,大家可以看到那些1/6英寸CCD的机器吧,好多的民用级别的摄像机远未能得到450电视线的要求。看过以上文章,大家还会追求那些打着德国名牌镜头旗号的机器吗?大家必须知道,中国历来生产镜头虽然不是最强者,但却不是弱者,现在也不是德国是最强者,制造摄影镜头,日本并不比德国差。

  推荐: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